2025 Fuji Rock 音樂祭參戰心得-露營篇

FUJI ROCK 2025 拱門

這是我人生中的 Fuji Rock 音樂祭初體驗,從開始聽團一來一直都有追蹤相關活動資訊,今年一公布後我就決定要衝一波了。為了避免開賣時搶錯票種或買錯交通票券,光是在開賣前就做了不少事前準備,下面跟你分享我的露營心得與經驗談,希望能夠幫助到正在規劃的你.

活動時間:前夜祭 07/24 + 活動三日 07/25-27 + ,共計四天計四天

事前準備

本次預計規劃四日露營方案:以自帶裝備方式參加前夜祭+活動三日。

在參考社團以及先輩的經驗分享後發現,如果需要選一個好一點的露營位置,建議在前夜祭當天就要抵達。

購票

  1. 來回機票 TWD 14,300(7/22 去 → 7/29 回)
  2. 三日票+營地票 ¥64,900
  3. 7/28 1 點官方接駁至新宿 ¥14,000

註:前夜祭只有中午 12 點從越後湯澤的來回接駁 ¥2,000,GAN-BAN 不提供外國人從新宿或是東京直達會場的方案,如果有在日本生活的朋友這個問題會相對簡單(但它 12 點才從新宿發車,抵達會場時 17 點,好營位也沒了)

裝備

重點攜帶裝備:
TNF GNOME 38L 登山包 NM62373 (背裝備 ¥33,000)
TNF MAYFLY Pack 22 NM62376 (會場移動用輕便包22L)
TNF NF02440 護指登山涼鞋 (原價¥18,700 出清特價¥9,460 骨折價還不買?)
NEMO Dragonfly Bikepack 2P + 底布
Coleman 充氣睡墊 CM39095&枕頭
Sea to summit 速乾毛巾L號
Salomon 濾水壺 (怕喝壞先過濾)
迪卡儂折疊椅 499台幣 神椅(不怕壞,壞了也不疼;我拿椅腳當營錘來敲營釘)
源源鋼藝保溫杯 (冰塊神器)
DI JAN(帝展)雨鞋 (最近有新出超柔軟可摺式雨靴 ;相見恨晚)

基本上如果有漏缺的,在王子飯店前面的小商店也有賣露營用品,必須品類帳篷、椅子、睡袋都有,但總類不多就是沒有太多廠牌的選項,真的漏帶可以去買來應急.

官方團序&APP

出發之前可以先下載每年度的 FUJI ROCK APP,它有超好用的定位功能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在地,還可以事先標記藝人時間表;甚至能夠在 APP 上先試聽片段音樂來了解該團的風格。

雨天對策

夏季苗場的午後雷雨可是鼎鼎有名,所以一定要準備各種防水裝備,在會場是禁止使用雨傘的。

我這次帶的有長筒雨鞋、護指涼鞋,在前兩天午後都有雷雨的情況時測下來我個人覺得使用情境如下:
涼鞋 → 下雨且持續時間不會太久,尚未出現爛泥坑
雨鞋 → 大雨且已經出現爛泥坑,或大雨後爛泥正在慢慢凝固,這時反而更黏更不好走
野跑鞋 → 聽團穿,選好走、濕了也能快乾的

慶幸前兩天雨勢不大,我只有在感覺可能要下大雨時回去營地把野跑鞋換成涼鞋,預估這只會是短暫雨。如果真的會持續很久,大概還是會回去乖乖換長筒雨鞋,畢竟我不想穿著涼鞋一腳踩進爛泥裡 🙂

如果個人可以接受穿著涼鞋踩入泥沼,就不用攜帶雨鞋可以省一些重量,但我這次帶的是帝展的雨鞋,比起其他人較推的野鳥雨鞋,重量與收納體積都多上許多。

另外關於在會場移動的鞋子,一定要先挑好走的!!要不要防水的話有些人是說可以穿Gore-tex登山鞋,但這類鞋子有一個問題,就是萬一來不及換鞋或是水從鞋口流進去而導致濕掉的話,反而更難弄乾,在我有多帶涼鞋跟雨鞋的情況下,我是直接穿透氣通風野跑鞋,重量輕、底軟好走;
但在第二天下雨有濕掉換成涼鞋,隔天一早七點曬醒後直接放在地上曬,約一到兩小時就乾了.

入場搭營實戰

我這次規劃的目標是在前夜祭當天早上約十點抵達越後湯澤,排隊搭乘官方接駁車(12點發車,車程40分鐘),居然十點多抵達時已經有一些人在排隊等車,還好發車時我剛好搭上還算前面的第三班車,抵達會場時接近午後一點;但要進入營地的排隊人潮已經相當長,大概從下車地點一路排到換票處(約300m),這時我和小夥伴分兩路:他先排隊,而我則先走到最前面的帳篷領取手環再折返。

入場後發現A區營地所剩不多,因為我原本就計畫找個較安靜的地方,所以一開始直接鎖定往F區爬。運氣很好,爬到上面時那裡僅有兩頂帳篷,我挑了一塊平坦的最前緣位置,正好是山景第一排,再往前一點就是斜坡,睡起來肯定不舒服。我觀察到F區後排以及往E區方向有很多官方租賃帳篷,後面幾天晚來的人也不少搭在那邊。可惜到隔天早上才發現我的位置很曬,雖然景色非常美(下次要帶黑膠幕?)。如果選擇F區左側,前後都有樹可以提供更多遮蔽。

最後建議,想要好位置就要早點到。樹下、A區都是極度熱門區域,只要有縫隙,你聽完表演回來可能就會發現被塞進一頂單人帳。另一個選擇是入場後直接前往EF區挑個陰涼處。在活動前兩天,仍陸續有人上來占空地,有些甚至直接搭在大斜坡上,以綠線等級的雪道來說,那斜坡少說也有10-15度,想想就知道難睡。

新帳篷開箱

本身就有機車露營的經驗,在上次去北海道時順便去秀岳莊購入了一款我追蹤許久的裝備「NEMO Dragonfly 2P自立帳」。這款帳篷分為單車包版與背包版,考量到可能需要外掛在車上或背包上,我選擇了單車包版本。它的收納體積為50 x 14 x 9cm,總重僅1.4kg,剛好可以塞進登山包底部。

最棒的特點是前後雙門設計,還帶有門前的小浴缸可以收納鞋子。搭設時我刻意將一面朝向山谷、一面朝向山頂,雙門打開時通風效果極佳。內帳設計非常實用,有許多掛勾和收納空間,有興趣的夥伴可以查查該型號 帳篷連結

這幾天下來,即使有午後雷雨,內帳依然保持乾爽,沒有出現返潮情況。我也發現外帳即使被淋濕也能快速風乾,前提是要將營繩拉緊,底部留約10公分間隙讓空氣流通。記得第一天晚上,我正躺著休息時聽到隔壁團的帳篷已返潮到內帳底部都濕了,他們弄乾花了超久時間。早上起來我發現他們根本沒有拉營繩,難怪帳篷裡會悶得濕透!

這頂帳篷因為輕量化,布面非常輕盈,早上七點就會被烈日直接曬醒(只好拿毛巾蓋臉多躺一下)。營地日夜溫差極大,早上33度,晚上降至22度。因為這次我沒帶睡袋,以為「還好吧」,結果晚上只能把所有衣服和毛巾全拿出來鋪在身上保暖(冷到哭)。

洗澡

露營期間有以下幾個洗澡選擇:

  1. 營地免費淋浴區:需自備盥洗用品、無吹風機、僅有大長桌當置物區,中間有很多掛線,我剛好帶了掛勾盥洗包可以直接勾在上面,很方便!
  2. 苗場溫泉 ¥1,500:最佳洗澡時間是剛開門的15:00,若晚到需有心理準備要排隊,基本都是30分鐘起跳,前夜祭人較少,建議那時先去泡(注意:午後12-15點為清潔時間)
  3. 雪ささ之湯 ¥1,000:從會場走路15分鐘,排隊人潮較少且價格更便宜
  4. 濕紙巾應急:我準備了身體和頭髮專用的濕紙巾,懶得走路或不想排隊時就直接擦洗

我只在前夜祭和第三天下午三點去了苗場溫泉,其他天數則去街上的雪ささ之湯。下午三到五點洗澡回來較不會流汗,而且走出會場洗完澡時還能順路去商店補給冰塊,裝在保溫杯裡到隔天中午都能喝到冰水。

關於飲用水,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發現營地前方那排洗手槽有標示水是可飲用的,早知道就不用第一天前夜祭時走去商店街買大罐水回來了。要注意的是,F區的洗手槽和廁所水是不能喝的(不過我有準備濾水壺,可以先過濾一下再飲用)

電力

建議每日準備約10000mAh的行動電源作為基本標準(依設備不同可以先在家測試)。

山上的電力相當珍貴。我帶的用電裝置包括:iPhone 15 Pro、Apple Watch Ultra、兩顆營燈和LUMENA X3頭燈。為了供電,我準備了三顆行動電源,總容量35000mAh,主要用於為手機和Apple Watch充電,從前夜祭到活動結束。活動結束時還剩一顆5000mAh的電源未使用。不過,我曾請友人將一顆已用完的10000mAh電源帶回民宿充電作為備用。如果你的手機真的電量耗盡,營地也有充電區可以小充一下,但可能需要排隊等候。

關於手錶耗電問題,我發現它可能持續偵測到我在運動(以為我在爬山?),導致前兩天電量消耗非常快。後來我將手錶設定為省電模式(仍可記錄步數)並充飽電,之後就能撐到活動結束還有一半以上的電力。前兩天走動時,手錶經常詢問「是否在運動」,不斷觸發血氧等偵測功能。

露營建議與總結

  • 露營請早點到,前夜祭能中午前到門口最佳;AB區極度熱門
  • 最佳營位AB區:要早點到、平地、部分樹蔭遮蔽、廁所跟澡堂都很近
  • 寧靜營位EF區:無太多人走動比較不吵、但小爬一點高度、有廁所與洗手槽
  • 帶足充足的行動電源,規劃好每日用電
  • 雨衣一定要隨身帶!即使預報沒下雨也會有午後雷陣雨
  • 營繩一定要拉好,避免帳篷返潮
  • 帳篷之間留個能走的通道就好
  • 晚上溫差大,即使夏天也要準備睡袋
  • 洗澡選在下午時段,善用不同澡堂分散人潮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上一篇文章

中國IP的建議封鎖清單